进口食品在中国境内销售,则其包装、质量安全、标签均需要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的规定,要求符合我国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商品才可以依法销售。
当食品标签出现问题遇到投诉打假后,常常会出现各企业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。就小编身边发生过的一起事件说起……
生产企业表示:进口食品需要在中国境内加贴合规的中文标签,这是应该中国境内责任企业做的事情,而自己是中国境外的企业,对中国法律法规不熟悉也是正常的,也没有义务去熟知中国法律法规,将责任推给生产企业不妥;
进口商表示:我虽然自己不懂食品标准法规,但是我交给专业报关行去做了,报关行是专业的,他们会办理合规检验检疫。
而报关行又表示: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报关公司,全公司上下就五六号人而已,怎么可能去管合规性的问题,我们只是帮你做做报关而已,产品合不合格应该是生产企业自己保障的事情;
而经销商更头疼,因为最终消费者投诉是直接投诉到经销商的,而经销商表示:自己只是将产品进行销售而已,这标签不合规也不是我贴的,进口也不是我报的,产品也不是我生产的,让我承担食品标签法律问题,这也不关我事儿呀。
其实,当我们反思这个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,从产品的生产、出口、进口、销售各个环节,其实只要有任何一道关卡做好把关,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,然而各环节各企业都认为产品合规是别人的事情,导致产品合规成了一个“三不管”地带。
食品标识合规,其实并非某一个企业的事情,而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。
对于生产企业并不熟悉中国法律法规的情况下,进口商就要加强合规审核,帮助生产企业在前期规避合规风险,而后道经销商也要有对应的质检措施,对于标签不合格的商品不予验收。
部分生产企业长期与中国境内有贸易往来,对中国食品标识法规有一定的认识,但这并不代表进口商和经销商就没有任何的责任义务了。进口商对国外生产企业已经做好的食品标签也要进行审核,有问题的食品标签应当做好整改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