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在中国进口食品中进口额占比排名第二的品类,海鲜水产品的进口额在2020年达到了303.45亿美元,近十年来的复合增长率为29.81%,远高于14.8%的中国进口食品整体符合增长率。
另外,随着我国居民对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,海洋食品作为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来源,备受人们青睐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4年我国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为10.81千克,2019年增长至13.57千克。由此估算,2019年我国每日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37.18克,不及2018年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消费指南》中每日摄入水产品标准(50~100克)的下限,国内优质海洋食品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成长空间。
因此,进口海鲜水产品也将继续成为进口食品的一大热门品类。
那么,海鲜水产品的进口流程和监管条件是什么呢?小正将在本篇文章为您详细梳理。
1
产品准入
●
首先,需要查询拟进口的产品是否在准入名单中。水产品的准入名单可以在《符合评估审查要求及有传统贸易的国家或地区输华食品目录》中查询。 其次,拟进口水产品的境外生产企业需要在我国海关总署进行注册。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海关248号令,水产品的境外生产企业注册,需要由生产企业所在国家(地区)主管当局向海关总署推荐注册。 最后,需要根据产品相关资料,制作合规的中文标签,确定税号及监管条件。
2
进口清关
●
海鲜进口报关分养殖和捕捞两类。如果为养殖海鲜,除国外出具卫生证书外,在实施进境检疫审批目录内的水产品需办理进境检验检疫许可证。 产品到港清关,国外需要提供的单证除常规的合同、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、原产地证、检测报告等之外,还需要提供捕捞或养殖证明。 清关过程中,还会有海关或商检查验或抽样检测,因此根据查验或抽样情况,清关时间也有所不同。 总之,在海鲜及水产品的进口中,最关键的就是时效及温控这两个关键因素。